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攻略支招 > 旅游攻略 >

定州市定武书院旅游攻略

2019-10-17 来源:互联网- 由[最美旅行网]整理

定州市定武书院,位置在原来的定州中学的老地方,中心街与中山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南临巍巍开元寺塔,北靠行宫,东傍贡院,西依文庙。

昔日的校园如今已在政府的古城复建中成为定州的新名片——定州署崇文街,定武书院也重新复建。

小编捋一下这个顺序,定武书院→定州中学→崇文街(包含定武书院)

定州定武书院介绍
定武书院(复建后)

定州定武书院介绍
定武书院(复建后)

定武书院又名奎文书院。清乾隆三年(1738)知州姚立德创建于城北街。有讲堂三楹,学舍数十间。四十三年知州郭守璞重修。教学以“读孔孟之书,辟邪异之说,洁其身,励其行,朝夕砥励观摩,共相期于远大”为宗旨。嘉庆二十三年(1818)知州袁俊改名“奎文”。道光二十八年(1848)知州宝琳捐资修葺,复名“定武”。咸丰七年(1857)知州王榕吉订立《经理章程》,规定院务“经官绅议定,俱由绅士经理,所有董事分监院、营造、催收、支发,各司其事”。监院“专管供应山长,稽查生童”,其他则管房舍修建、租谷收取、经费支发。又订《课士条规》,规定每月官斋课各一次,生员取25名、童生取15名。九年又将聘请山长之权归于绅士,规定“耆宿非畿辅入,文不得专取方言”者方可充任院长。时又增建南院、经舍、讲堂,筹钱3000缗、纹银500两,发商生息,以增膏火。

书院自创建之日起,便标领一地学风,以其清逸的书院气息,厚朴而又富有灵气的治学特色而声名远播,四方学子,喁喁归义,辐辏而至,大有"舆马争饮,渴饮江河立竭"之势.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中山陋室铭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亘古至今,此院(堂、校)名绩风云,人才济济,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八方雅士,同奏韶音.彩风之设,或编入史册,或遐迩传于民间.高桐引凤,清代大儒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即长期在此讲经授业.章以其清雅俭朴的人格风范和勇于直陈时弊的胆魄,影响并造就了许多颇具才识的定武俊秀.

据不完全统计,在清代260多年间,定州生员经科举考试,共出进士32人,举人227人,贡生259人.

---最美旅行网防盗用防镜像链---

民国时期《定州志》有关定武书院的记载:

据民国时期编修的《定州志》记载:"今之中学(定州中学)地址,即昔之定武书院也。"

定武书院创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时知州姚立德为培养士子,在城内北街建定武书院,原是为科举制度服务的教育机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废科举兴学堂"的维新思潮影响下,定州知州王忠荫接受州绅王振尧、谷钟秀和定武书院绅董王延伦、王维新等人建议,改"定武书院"为"定武学堂",不久,定名为"定州官立中学"(即今定州中学的前身)。其时,科举未停,各州县率未兴办学堂,该校作为突破封建科举教育的创举,在保南诸县引起极大反响.其后,随着《钦定中学堂章程》(1902年),《奏定中学堂章程》(1903年),特别是《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诏书》(1905年)的颁布,新风日盛,学堂规模遂不断扩大,并依章设置课程,对学生施行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宗旨的教育.至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校学生由最初30余人增至300余人。课程设置除算学、博物、理化、外语外,读经讲经占了很大比重,鲜明地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教育色彩。

1913年,这里改名为省立第九中学。

定州定武书院介绍
定州中学原来校区大门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并做了修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最美旅行网整理

相关链接:

定州崇文街旅游攻略

定州开元寺塔

定州八景

---最美旅行网防盗用防镜像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