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消息 > 民俗生活 >

正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2020-01-31 来源:互联网- 由[最美旅行网]整理

正月里,每天都算过年,每天都有说法,今天我们说说初七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七是“人胜节”,又称为“人日”,还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为什么叫“人日”呢?

传说中,女娲初创世,在第一天造出了鸡,第二天造出了狗,然后是猪、羊、牛、马,在第七天的时候,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所以按传统的习俗,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正月初七的风俗习惯

历史上正月初七有很多习俗,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

1、汉朝开始有了“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2、初七这天各地吃饭的习俗

吃七宝羹

这一天,人们把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放在一块同煮,称为“七宝羹”,又称“七样菜”,关于这七种蔬菜,不同地区稍有差别,潮汕地区是指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广州地区指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芫荽、生菜。不管是哪七种蔬菜,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比如生菜寓意“生财”,蒜寓意“精打细算”等。

摊煎饼

人日这天,有一种习俗是在院子里摊煎饼,并且吃用春饼卷的“盒子菜”,里面卷的是各种熟食,包括熏大肚、炉肉、清酱肉、酱肘子、熏鸡等。北京不太一样,是在二月二的时候吃“盒子菜”,称“卷龙鳞”。

关于“面”这个称呼,是从宋朝开始。

3、戴人胜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4、送火神

在山东等北方地区,这一天有“送火神”的习俗,用农作物秸秆扎成火把,在家门口附近点燃,寓意过去这一年的困难、疾病和坎坷等等,一切不顺利的事情,都随着大火而去,来年会红红火火。

5、捞鱼生

在这一天,南方有“捞鱼生”的习俗,就是把鱼肉、配菜和酱料倒进大盘子里,人们用筷子捞动,并且不断喊叫:“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讲究喊的越大声越好,捞的越高越好。

6、吃面条

一些地方在正月初七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面”这个词,是从宋朝时候开始的。

7、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唐代诗人高适在《人日寄杜二拾遗》写到:“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寄托了对杜甫的思念。直到今天,成都还有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活动”,草堂就是杜甫草堂,高适在这首诗的开头也提到了:“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

正月初七的风俗习惯

8、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

9、占卜吉祥

根据气象判断吉凶,以卜人类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

据《北齐书·魏收传》记载,南北朝时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

10、家长不能教训孩子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

11、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12、土地庙送灯

人日还叫“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13、祀神保平安

旧时“人七日”还有许多祀神活动,这只是表明人们当时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形式。如临沂,在这一天里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单县这天送火神的活动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场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鹁鸽的红脸火神像。

附一:女娲造人的故事

女娲也叫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等,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女娲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补天,一个是创造了人和动物。

下面给大家介绍女娲创造苍生的过程。

在很远古的时代,那时的宇宙是混沌的,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所以整个世界是漆黑的一片。有个叫盘古的神人,一天,他从睡梦中醒来,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就拿起自己的开山大斧,朝眼前黑暗的地方猛劲狠狠的一抡,只听得惊天的一声巨响,这混沌一片的东西,竟然被他生生给劈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慢的上升,后来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天;重而浊的东西呢,则慢慢的沉淀,变成了如今的地。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还不放心,怕它们再混合到一起,于是赶紧挺起腰,用头顶着上面的天,用脚使劲蹬着下面的地。

上面的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的身躯也随着越长越高,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就逐渐的形成了如今的天地。天地分开以后,天上逐渐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则形成了山川草木。

有了天地,有了山川草木,但这都是些死东西呀。没有生物,这乾坤就显得非常的寂寞和荒凉。这时候创世女神女娲就开动脑筋了,她开始创造生命。

她用了六天的时间,先后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6种动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那么,为何第七天才造出人类来?

因为女娲开始创造生命时还没有经验,这几种动物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鸡无肾:我们宰鸡,鸡的心、肝、肺、胃全都有,就是没有鸡腰子,它从来不撒尿,大小便一起拉。

狗无味:狗的嗅觉灵敏,为何说无味呢?它的舌头没有味蕾,吃不出味道来。它吃骨头、吃肉香,吃屎也香,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够为何夏天总伸舌头?就因为它没有汗腺。

猪无耳:因为猪耳朵太大,遮住了耳道,因此,听力太弱或没有听力,实际上相当于没有耳朵。当然还有一说,是猪无寿,它活不长,因为养猪,就是为吃肉,顶多一年就宰了,所以说猪无寿。这个说法显然年代不久。

羊无神:羊的眼珠子不动弹,就是俗话所说的“死羊眼”。

牛无牙:牛没有上牙,上腭骨全是肉包。没上牙,草嚼不烂怎么办呢?没关系,它是反刍动物,胃分成四部分呢,吃完了,慢慢再倒嚼一次!

马无趾:马蹄子不分瓣。牛、羊、猪的蹄子,都是两瓣儿的,唯独这马蹄子不分瓣儿,是整个儿的。

这6这动物造好后,女娲也越来越有经验了,这才动手创造出人。

附二:面条的由来

汉朝时期,把所有的用面做的食物统称为“饼”,如果这个面食是用汤煮熟后食用的,则称之为“汤饼”。当然,这个汤饼也有许多别称,有奢面、素饼、煮饼、水引饼、不托、水溲面和馎饦等等。直到宋朝,才有了正式通用的名字——面条。当然和以上一样,它也有面、水面、面条子的俗称。

我国地域面积很大,各地有不同的做面条的方法,最有名的有十个特色面条:

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和镇江锅盖面。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并经过最美旅行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