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美消息 > 传统文化 >

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道教)的由来

2022-07-06 来源:互联网- 由[最美旅行网]整理

农历六月初六,是道教中的天贶(kuàng)节。所谓“天贶”,意为“上天恩赐”,天贶节,自然就是上天恩赐的好日子。

一、天贶节的来源

天贶节的来历与道教联系紧密。

史载北宋景德五年有黄帛二丈许挂于左承天门屋角上,上有一包书卷,即所谓天书。

内有黄字三幅,其书词颇似《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真宗能以“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赵氏“世祚延永”之意。群臣称贺,真宗即将此事告于天地、宗庙,并改年号为大中祥符。

四月,诏修玉清昭应宫,以供奉天书。后来,在泰山和皇宫内又有二次“天书”下降之事,遂以“天书”初降日三月三日为天庆节。

而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上天于六月初六日,在泰山又降下天书一部,勉励天下众生“崇孝奉吾,育民广福”,便可“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宋真宗为酬神恩,亲率皇家仪仗前往泰山祭天,并下令在岱庙修建天贶殿,并把六月初六日定为“天贶节”,全国放假一日,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同时,除天庆节外,天贶节外;以四月一日“天书”降于皇宫,为天祯节;以七月一日圣祖初降,为先天节;以十月二十日圣祖降延恩殿,为降圣节。

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道教)的由来
宋真宗

天贶宝殿

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

现存的天贶殿正中祀东岳大帝,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与此相对的明间大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清代铜五供一套及铜缶、铜釜等。

大殿殿前露台高筑,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露台南侧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称迷糊石。天贶殿周围施以环廊,形成一个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建筑紧紧地怀抱着,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

整座大殿栾栌迭耸,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这富丽唐皇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除了宏大的建筑外,在天贶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此壁画原为宋代所绘,据文献记载:金大定年间和元代至正年间天贶殿毁于火灾,壁画遭到较大破坏,金、元、明、清各代均有补修。

壁画总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而这场面也可以看作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实写照,“启”是出发,“跸”是清道静街,亦作停留意,“回銮”是返回之意。壁画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

整个画面计675人,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回銮的盛况,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翻经节、晒神袍

六月初六这天,道观除继续纪念此日天降祥瑞以外,还把这一天作为翻晒经书的“翻经节”。

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

而在江南一带梅雨过后需要翻晒衣物,六月初正当其时,所以民间多把天贶节理解为天赐的翻晒良机。旧时上海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日,在城隍庙内园举行晒袍会;名为晒袍,实际上是全城成衣匠展示各种款式的服饰的节日,各家工匠纷纷拿出自己的精品成衣,珍奇斗艳,展示自己精巧的手艺!

三、天贶节祈福小贴士

《宋史志第三天文三》载: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角宿代表天门,亢宿代表朝廷。

六月初六,如果读者朋友想要祈福的话,面对东方角宿诚心祈愿,此日天门开启,我们的心愿更容易上达天庭,心想事成喔!

本来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青阳道长,在此表示感谢。

链接:

农历六月初六是什么节日?农历六月初六有什么风俗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