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攻略支招 > 旅游攻略 >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2022-10-11 来源:互联网- 由[最美旅行网]整理

中国苴却砚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南侧紧邻仁和区渡仁西线路歇桥,东北侧紧邻攀枝花大道,西侧紧邻大河景观,交通非常便利。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注:

苴却砚,就是文房四宝中的砚台,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被誉为“中国彩砚”。其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发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绚丽丰富。

博物馆总投资32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为4794.9平方米,建筑面积4482.77平方米,建设工作自2014年6月开工,8月中旬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2015年3月完成并投入使用。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的建设定位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和艺术审美的需求,扩大中国苴却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攀枝花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博物馆以苴却砚台外观造型设计,是大河流域的一个标志性艺术品建筑。分为上、中、下共三层,主要包括陈展区、办公区、设备用房,停车场(可停车50辆);博物馆共有6个展厅:多功能厅、综合展厅、精品陈列厅、名家展示厅、艺品鉴赏厅、苴却砚石展厅。馆内共有包括苴却石艺术品、苴却砚、根雕、书画等艺术藏品1886件。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中国苴却砚博物馆既是苴却砚特色产业的地标,也是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的新景点,不仅为市民、游客营造了具有攀枝花特色的文化生活环境;同时将为苴却砚文化品牌价值的提升搭建坚实的平台,促进攀枝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门票:

免费

最美旅行整理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附:

苴却砚,从消失、到归回人间的故事

作为传统文房四宝之一的砚(砚台),一般认为有四大名砚:世所公认的为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洮砚、端砚、歙砚。清末又将河南洛阳的澄泥砚与前三砚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认为可以鲁砚中的红丝石砚代替澄泥砚,也称四大名砚。名砚主要以砚石材质取胜。

苴却砚(石)因僻处西南,近现代在开发制作上又中断多年,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崛起,渐为市场认知称道。此后,四川工艺大师们雕刻制作的苴却砚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苴却砚开始蜚声海内外,成为传统四大砚之外的第五大名砚。苴却砚石材出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苴却砚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疆,五月渡泸水(金沙江)处即在现砚石矿山附近的古拉窄渡口,安营扎寨,取石磨兵器时发现石质细润,可制作砚品供军前使用,诸葛亮遂在此喜得七星砚。

苴却石质细密腻滑、莹洁滋润,“抚之如婴儿肌肤”,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特征世所罕见。因色彩斑斓多姿,被誉为“中国彩砚”。苴却砚集中国名砚之优点于一身: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发墨如油,存墨不腐。用一方上乘的苴却砚研磨,当墨锭作用于砚堂面时,其内应力遂产生一股韧性,如有一股神力将墨锭粘附于砚堂面,“所谓如热熨斗上熠蜡时,不闻其声而密相粘滞者”。(《负喧野录·论笔墨砚》)。“着水研磨,则油油然,若与墨相恋;墨愈坚者,其恋石也弥甚”(《端溪砚坑考跋》),所得墨汁细腻均匀,水乳交融,黑亮沉凝,下墨效果极佳。2011年7月12日,攀枝花苴却砚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6月,苴却砚(石)雕刻技艺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苴却石:珍贵的地质宝藏

苴却砚之所以珍贵,在于其独特的石材。苴却石属于不可再生的珍稀特种矿产资源,形成于晚二叠世的苴却石是远古时代攀西裂谷岩浆活动与周围岩石长期地质发展作用的产物,经过上亿年方得以形成。这种具有明显条带状的含钙泥质板岩主要分布在攀枝花辖区内金沙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开采异常困难。过去,常有因开采苴却石而坠下悬崖者。这也是一块雕刻好并有艺术品位的苴却砚为什么价值不菲的原因。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石坑不同材质也就有所不同。出产苴却砚的历史名坑主要有平地坑、大宝哨坑和花棚子坑等。平地坑出产的石材眼形明晰、色泽翠绿、心睛圆正、环晕纯美,其中红睛、金睛及带环带晕的居多。石眼较多的料石主要出产在平地坑。大宝哨坑又称上岩,是历史上的著名老坑;花棚子坑则地处砚料富集的下层低洼处,也称下岩石,当地人称水岩石。

苴却石内质紧密,有很好的储水功能,经久耐磨。一块经水浸透后的苴却石,用刀刮削表皮后即可见干燥的岩石,水对砚石的渗透力相当微弱。若横向剥离敲击,砚石便会呈片状裂隙剥起,若纵向敲击切割则较为困难,这种石材纵横层面不同的特殊性质,会产生一种只有高档砚台才具备的“磨不滑”的粘附效果,这也是苴却砚的独特禀性。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苴却砚以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有石眼的砚石为珍贵的石品,只有端砚和苴却砚才有。这种天然形成的圈形小眼一般成团块状分布在砚石中,其中又有色泽各异的中心眼位(一般称眼心或瞳眼),眼有心为活眼,无心为死眼、盲眼。同时,石眼的形状也千奇百怪,有的形如猫眼、有的如龙眼、有的如象眼、有的如鹤眼、有的如鹰眼,石眼似群星璀璨,气象万千,体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绚丽丰富的苴却砚石品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纹、绿膘、黄膘、火捺、眉子、金线、鱼脑冻、蕉叶白、庙前青、玉带、紫砂、鸡血等近百种。

更让人称奇的是,苴却石的石标(表面)色彩也异常丰富,石标有的绿如松柏、有的黄似鳝鱼、有的褐如青铜。所以苴却砚被称为“中国彩砚”。此外,苴却石中更有黄色金线、白色银线和深色墨线镶于石中,各具特色,特别是有些线竟排列得像书签一般非常整齐,极为珍贵。

砚石如此珍贵,相应的在苴却砚的制作上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好石材来之不易,工匠们雕琢之前无不殚精竭虑,巧妙构思进行创作。利用原石的质地、形状、色彩等天然材质,或雕山水楼阁、花鸟鱼虫,或刻动物古玩,或琢残荷听雨,雅趣自成。其砚台制作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

苴却砚在历史上的正式开发制作一般认为始自唐朝。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年)设置云南安抚司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笔墨纸砚需求的增加,于是就地取材用苴却石制砚以供其需。宋时,此地划归泸州管辖,苴却砚除自产自用外经由泸州进贡朝廷,称为“泸石砚”或“泸州砚”,是为时人所喜爱的名砚之一。宋人高拟孙的《砚笺》有记:“泸川石砚黯黑受墨,……而无眉耳。”至元朝时,虞道园所著的《道学古录》有诗:“巢翁新得泸石砚,拂拭尘埃送老樵。毁壁复完知故物,沉沙俄出认前朝。毫翻夜雨天垂藻,墨泛春冰地应潮。恐召相如今曹操,为怀诸葛渡军遥。”清代,此地已有制砚作坊数十家,1909年(清宣统元年)春,清政府取苴却砚赴巴拿马国际赛会展出,被选为文房佳品,至此名震中外。此后因各种原因,苴却砚制作传承中断了相当长时期。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雕刻家罗敬如先生再次发现失传的苴却砚,并查阅相关资料,走访有关部门,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政府支持下,攀枝花苴却石才再次开采,罗敬如三兄弟精雕细琢制作了一批苴却砚。苴却砚得以重新面世,开始逐渐为社会知晓并受到高度评价。

从1987年起,全国众多制砚专门人才,在继承传统制砚工艺的基础上,广泛吸取钟鼎玉石及其他门类的营养,逐渐形成了浑实、厚重、浓郁、瑰丽的艺术风格,尤其在因石立形、因材施艺、俏色利用方面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充分挖掘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砚品制作创新上也屡创佳绩。攀枝花苴却砚的品质也更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1989年,“中国苴却砚精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1997年,苴却砚在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砚”。2000年后,攀枝花苴却砚制作工艺大师不断崭露头角,除了罗氏三兄弟外,任述斌、曹加勇等雕刻大师的作品先后在国内外获奖。2004年,在“第十五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罗氏兄弟创作的苴却砚《卓玛》获金奖。这是苴却砚首次在该博览会上获金奖。2008年7月10日在中国(昆明)东盟石文化博览会上,任述斌雕刻创作的苴却砚《九龙至尊》荣获金奖。2009年任述斌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雕刻技艺传承人。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苴却砚博物馆简介和参观攻略

最美旅行整理。

链接:

四川省攀枝花市二滩水电站简介和旅游攻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