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攻略支招 > 旅游攻略 >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佛香阁历史介绍、开放时间、门票价格

2024-04-01 来源:互联网- 由[最美旅行网]整理

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内万寿山前山坡21米高的石台基上,是整个颐和园的中心,阁高36.48米,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顶、覆黄绿琉璃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鎏金宝顶,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全园的主景建筑。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佛香阁历史介绍、开放时间、门票价格

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清朝后期至中华民国期间,因屡经战乱,颐和园长久失修,到北京解放时,佛香阁已是木架歪闪,外观残破不堪。

解放以后,颐和园管理处多次对佛香阁进行修缮。1987年通过建筑普查,发现佛香阁木结构大部分松散损坏、花件缺损,首层地面砖踏损严重,有的已磨穿见土,砖缝也出现宽裂,因雨水渗入,檐柱根出现糟朽,并有下沉现象,基座石走闪移位,亟需整修。

1988年7月,经颐和园管理处上报维修方案,市园林局批准,由市园林古建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开始对建筑面积1464平方米的佛香阁进行大规模整修。施工中克服从山下往山上运输建筑材料等困难,于1989年9月13日竣工,总投资146万元。

1989年10月2日,佛香阁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1924年颐和园向社会开放以来,佛香阁的首次开放。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佛香阁历史介绍、开放时间、门票价格

游人可登楼到二、三层饱览颐和园及周边景区的湖光山色。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佛香阁历史介绍、开放时间、门票价格

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佛香阁一、二、三层基本按清宫档案记载布置陈设。

三层天井井壁外环贴有8幅以天仙神女和知名阁、楼、塔为内容的壁画,室内陈展有建阁史料和颐和园四季景观图片;二层陈列清乾隆题写的《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和拓片、玉佛及景泰蓝等陈设,收藏有耕织图史料等。一层移供一尊明代“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悬挂乾隆时期巨幅缂丝“三世佛”像。“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为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铸造,高5米、重5吨,铜胎鎏金,原供奉在西城弥陀寺大悲殿(北京鸭儿胡同小学分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校教师陈长庚等不顾个人安危,将大佛完好地保护下来。1988年,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在副市长何鲁丽的协调下,经有关部门的配合,颐和园300多名职工克服困难,肩扛手推将万斤大佛迁移安装在佛香阁内,为颐和园增添了一景。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佛香阁历史介绍、开放时间、门票价格

佛香阁的历史

此建筑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筑设计系仿江南著名的古塔杭州开化寺的六和塔。杭州的六和塔为八面十三层砖木结构,乾隆皇帝南巡时亲自登临观赏,喜爱有加,命工匠按其形制在大报恩延寿寺内仿建。施工期间,乾隆时常来此察看并赋诗。当延寿塔建到第五层时,乾隆御制诗中有“塔影渐高出岭上”之句,建至第八层时,又有“阅时塔影渐横云”之句。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塔行将建成时,突然出现坍圮的现象,不得不停建,并采取了全部拆除的措施。在此处的建筑选择上改弦更张,由建塔改为建阁。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一座与原来六和塔形状不一样的佛香阁。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将清漪园建筑大面积焚毁,佛香阁等主要建筑都成为了灰烬。

直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复建时,,慈禧太后在佛香阁的废址上,“按原样重新建造”,这式样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呈现的是八面玲珑的形态,是杭州六和塔的变体,它们的外观造型与内涵意境都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1、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06:30-20:00 (最晚入园18:00)

2、联系电话

010-62881144

3、票务信息(颐和园门票)

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附: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期在原遗址重建,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园内总面积300.9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和国家5A级景区,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链接: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耕织图景区介绍、开放时间、门票、交通方式

推荐阅读